出生在拉萨郊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巴桑,今年(2005年)37岁。她的阿妈有一副纯美的嗓音,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歌手,小时候,和阿妈一起放牧时,巴桑听到、学到了好多优美的牧歌和藏戏段子。在那辽阔的草原上,年少的她就像个小小鸟,自由自在放歌。不过,带她走上这歌唱这条道路的,却是她的姐姐桑丹。当时,桑丹是县文艺宣传队队员,看到妹妹对音乐的痴迷和良好的潜质,她就把年仅12岁的巴桑推荐进了宣传队。桑丹回忆说,当时妹妹虽然年少,却已经显露出在歌唱方面的天分。她说:“巴桑在6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唱歌。爸爸妈妈到生产队劳动时经常带上她。大人们干完活围坐在田间休息时,巴桑总喜欢给大家唱歌,而且从不怯场。”
到了县宣传队后,巴桑被保送到拉萨市的艺术学校,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四年的学习生活,给巴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入校时她不懂汉语,不识汉字,听不懂老师讲课,看不懂汉语课本,学习很吃力。但这些并没有难倒巴桑,她一切从头学起。凭着一股韧劲和对音乐的执着,巴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得了老师的认可,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
可是,巴桑的理想是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和着音乐的旋律慢慢起舞。当时,西藏军区想招她入伍,做一名军旅歌手。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巴桑竟有些茫然起来。她说到:“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当时‘军区政治文工团’这个名字我是第一次听说,我拿不定主意,很矛盾。还是姐姐,又一次鼓励我,要我珍惜机会。”
就这样,巴桑成了一名文艺兵,如今已经16年了。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巴桑处处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部队的演出任务很重,几乎每年都要上百次到基层演出,巴桑都会不辞劳苦,无怨无悔。尽管演出舞台很简陋,多是在边防哨卡,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漂亮的背景。但是战士们的热烈掌声,真诚的笑脸,给了她歌唱的力量和激情。她说:“每当见到战士们晒红的脸、开裂的嘴唇,却羞涩地为我平凡的歌声喝彩、鼓掌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会边唱边流眼泪,疲劳也会在此刻烟消云散。”
巴桑的辛勤为她赢得了多种荣誉。近年来她在全军和全国的演出比赛中获得过多次大奖。中国著名的藏族歌唱家,享有“歌坛常青藤”美誉的才旦卓玛女士谈及对巴桑的印象时说:“我觉得巴桑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非常热爱,又能刻苦钻研,这是很可贵的。她在西藏年轻歌手中算是最出众者的。”
巴桑,这只“军中百灵鸟”能得以高飞,和家人多年来的默默支持分不开的。说到自己的家庭,巴桑一脸的幸福和满足。她说丈夫是她工作的绝对保障,使她每一次的演出都能轻装上阵。照顾儿子、干家务、饲弄花草……这些事丈夫全给揽了下来。面对记者时,丈夫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知道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会很忙,但是她很热爱歌唱,也热爱军队生活。作为深爱她的丈夫,我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让她的工作更轻松些、更开心些。”看到妻子在快乐地歌唱,相信这位体贴的丈夫也是快乐的。
(作者: 琼达 年永刚 来源: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