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杵的六个大男孩

"天杵"是由6个藏族大男孩组成的乐队,他们当中科班学音乐的只有两个人,鼓手旦增达瓦和贝斯手扎西平措。据他们自己介绍,鼓手旦增达瓦是乐队的老大哥,是乐队的灵魂人物,自小热衷于摇滚乐,有"西藏摇滚乐第一人"之说。早在5年前,他就在拉萨首创了西藏酒吧音乐文化基地——不插电音乐厅吧。也正是"不插电"特有的气息召唤了他们——对民族音乐一样有着特殊爱好的年轻人。

 

“天杵”的鼓手旦增达瓦在“迷笛”音乐节上演奏

“天杵”的主唱索朗旦增在“迷笛”音乐节上演唱

 

乐队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固定的职业,曾经学邮电专业的贝斯手扎西平措,带着追求音乐的理想,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半路出家读完5年的西藏大学音乐专业,现在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也是乐队队长。主唱索朗旦增,从小习舞,是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索朗念扎是德语导游,他是乐队的主音吉它。节奏吉它索朗尼玛,是审计员。他们能够在一起组建一支乐队,出版今天的这张颇具社会轰动效益的处女作品,完全是凭着他们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天杵的风格与追求

"天杵"本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霹雳或雷,另一个就是指天生铁,从地下挖出来的金刚杵、金刚橛,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小的金属物件,敲之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当我们谈到乐队为什么取名叫天杵时,他们说:"'天杵'在佛经里边传说是一种降魔的法器,能代表西藏本土文化或是风俗。这是命名之初的出发点。另一层含义,就是说我们乐队的音乐风格比较尖锐,因为摇滚乐本身就比较激进。我们的音乐就是要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展露社会、人性中的另一面。"

的确,"天杵"的作品,比如他们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欲望》、《仁增旺姆》、《拉布达布》等音乐作品,给世世代代歌唱善良与美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全新的天地。

拉布达布是藏族广为流传的一个虚拟人物,讲述替父从军的小英雄故事,但是他们却把拉布达布用来指代社会上碌碌无为、没有抱负、虚荣心强、只会幻想成就和金钱的人,进而对他们进行尖酸的讽刺,最重要的是这首歌是用hip-hop(说唱)形式来创作的,结果刻薄的讽刺变成了幽默的调侃,反而更加意味深长了。乐队节奏吉它手索朗尼玛这样解释:"我觉得说唱这个节奏给人的,就是非常的震撼。如果用比较迟缓的旋律唱,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所以现在这种处理手法是恰到好处的。"《拉布达布》在曲风上先引藏族儿歌,副歌又加上现在非常流行的 hip-hop节奏,使得每一个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人都会有全新、却又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

《青稞酒谣》是最有特色的一首,它是后藏著名的敬酒歌,"天杵"给它换上了典型的rap曲风。藏语歌曲用这样相对时尚的曲风来处理还是第一次。他们在介绍改编这首民歌的初衷时说:"那首民歌唱了几百年还是一种形式,我们就想,在不动原有的民歌基础上再加一些东西,就试着加了一些西方音乐形式和节奏,感觉不错。"

"天杵"6个大男孩,用音乐给心灵和社会搭桥。他们虽然用躁动的音乐和社会对话,但是他们心思缜密,用心良苦,每一首歌都各有用心。他们创作了西藏第一首用藏语为藏羚羊而谱写的歌曲。"我们没听过藏语的保护藏羚羊的歌。只有一个藏族英雄为它献过身,就是索南达杰。我们作为歌手不可能去那边抓偷猎者,但是能为它写首歌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当他们的这种音乐形式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后,他们决定刻光盘,于是第一张专辑就诞生了。

 

“天杵”成员普布顿珠在“迷笛”音乐节上演奏西藏传统乐器“扎念琴”

“天杵”的贝司手扎西平措在“迷笛”音乐节上演唱

 

评头论足说天杵

专辑《天杵》面市了,专辑里的五六首歌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下子拉萨的大街小巷里,都有了摇滚的声音,听着让人觉得新鲜和异样。

西藏著名的词曲家边洛谈到这张专辑时评价道:"天杵对西藏音乐的贡献应该是很大的,首先从出发点来讲,他们用摇滚的形式,从历史中出来,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我觉得很难得。从音乐角度看,他们用新的语汇,融进西藏的音乐,他们在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我觉得比较成功。最大的突破就是人情味很重,也很直率,想说就直接表露出来。"

当然,在《天杵》面世时,批评的也是有的,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为民歌重新换装,是在"糟踏民歌"。

"天杵"的6个大男孩则认为,众口不一是正常的,他们的音乐只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感受:"别人说我们糟踏民歌,这只是他们的理解和看法,这首《阿妈羌玛啦》(藏语,意为青稞酒谣),是一首很古老的民歌,很久前可能盛行过,但是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甚至不会唱。经改编唱出来以后,好多场合又响起了这首歌的旋律,这就是我们的作用,公正地说,我们也是在弘扬民族音乐。"

6个个性鲜明的小伙子坚持音乐应该像人一样情绪化的理念,把洞察到的社会现象表达出来、让人们知晓,将之作为一种爱的使命。他们面对传统音乐文化提出的质疑,说:"一首民歌,它可以用很多曲风,用多元化的元素来改变它,但是它实质的内容不会变。所以就跟人一样,穿衣服你想穿什么都可以,但主要的是信念、灵魂不变就行了。"

当6个大男孩把民族音乐摇滚化的时候,他们遭遇了反对,但是他们的音乐创作并没有因此而停顿。他们认为,西藏有富饶的音乐土壤,他们能吸收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民歌,还有在草原上回荡的牧歌、在劳动中即兴创造出的劳动歌等等。

 

“天杵”的主音吉他手索朗念扎在“迷笛”音乐节上演奏

旋律吉他手索朗尼玛在“迷笛”音乐节上演奏

 

在传统的音乐土壤中生长

"西藏音乐的风格太多了,隔一座山就是一种风格,我们取之不尽。寺庙里面的领经喇嘛,他会用一个很重的低音,这个声音很浑厚、共鸣性特别大,我们想把这个声音加进音乐中。打阿嘎歌,细细听的话,特别舒服,它是男女对唱,而且节奏又不一样,如果在那个点上配上我们的乐器和节奏的话,出来肯定有一个非常好的感觉。还有藏戏的说唱、朗姆塔也可以加进rap节奏……"

"天杵"的6个大男生、6个音乐人把西藏每一寸富有灵气的土地,都视为创作用之不竭的源泉,对今后的音乐旅程充满着信心。

上世纪90年代初,西藏就有人尝试过摇滚乐了,可是当时的摇滚人,接触的西方音乐文化并不是很全面、彻底,加上社会的局限性,摇滚没有因为他们而盛行。"天杵"就像是专门为了衔接传统的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而生,自小酷爱西方音乐,又有着强烈的民族音乐情结。他们用巧妙的手段,把藏族特有的音乐元素与新兴的hip-hop、rap、r&b、布鲁斯等音乐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扎念琴的运用可称一绝。扎念琴也叫六弦琴,是西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一听就知道是西藏的。它在整张专辑里起着特殊的作用,标示着这些由时尚音乐元素构成的歌曲,都是来自古朴的高原。他们在介绍六弦与摇滚的结合时说:"很多民族乐器都能弹奏出现代的东西,这主要是思想出不来,循旧观念在作怪,以为传统乐器只能弹奏传统音乐,几百年、几千年都不变。只要思想一出来,就能做出很多好东西。" 像国内摇滚第一人崔健在80年代就把唢呐和古筝用在摇滚乐里了,新疆的摇滚乐队阿斯卡尔也成功地把冬不拉和他们的音乐结合了起来。在西藏把民族特色乐器与摇滚乐结合起来的,他们尚属第一。西藏著名的词曲家边洛认为,每个人的捕捉点不一样,在"天杵"的音乐里边,有一些配器、旋律,在专业领域里边一看,觉得这是个很容易的东西,常常被忽视掉了,但是他们恰恰吸收了这些,并把它当成闪光点,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能是因为"天杵"带来的音乐能和人对话,也可能是"天杵"让整个西藏音乐热闹了起来,"天杵"的第一张同名专辑出版以后,在拉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社会各界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尽管我们不能就西藏摇滚乐的出现,对西藏传统的音乐有什么样的冲击,或者对西藏音乐文化是有利还是有弊,加以预测或是评论,但是我们能说西藏音乐文化的内容丰富了、多样化了,至少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在社会不断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各国文化加速交融的年代,西藏摇滚乐的出现,证明了西藏传统音乐正在向前不断发展。

 

2005年10月3日,西藏首支摇滚乐队“天杵”在“迷笛”音乐节上表演

2005年10月3日,西藏首支摇滚乐队“天杵”的演出引来场下摇滚迷的阵阵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