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健阳乐住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第47代法主,也是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健阳乐住仁波切“活态传习”了藏传佛教近千年的“觉囊梵音古乐”。他所创办的唐卡传习基地为农牧民子女找到了“安心”之处,也让传承了1300多年的唐卡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

       中央音乐学院觉囊梵音古乐展演

  “给自己一个机会”

  在2015年7月4日举行的“盛世中华·吉祥丹青”第二届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坛上,一场独特的“拜师”仪式格外引人注目。

  9名身着红色袈裟的年轻喇嘛缓步走上前台,拜健阳乐住仁波切为师,自此开始唐卡学习生涯。

  此次启动的“唐卡青年画师培养计划双五工程”,由各大派唐卡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领头,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和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负责向社会筹集资金和善款;计划5年内在全藏区培养500名唐卡小画师,重振唐卡传承。

  第一期唐卡小画师的培养工作将在阿坝州藏哇寺进行,项目主持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健阳乐住。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荣获“2014中华文化人物”,与精英人物对谈……青年佛学家健阳乐住是一位意识超前的现代喇嘛。他自己就是唐卡画师,自幼接触唐卡,寺院重建时,正值他14、5岁,“我们自己背石头、和泥巴,画唐卡。”对于人才培养,他有着深切的体会,“在学校教育之外,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引导、交流。”

  为了帮助当地农牧民子女就业,5年前,健阳乐住在地处偏远的壤塘县藏哇寺建立了唐卡传习基地。

  “当地人使用着跟汉地一样的信息平台:看电视、玩游戏。他们的思想跟汉地同步,但物质上却远远落后,思想相对比较混乱、脱节。”

  “给自己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好好努力。我不放弃你们,你们不要放弃自己。”这是健阳乐住对这些年轻人的承诺。在彼此的共识下,唐卡传习基地运作起来。学生们不仅学习唐卡绘画,还学习藏语、汉语以及藏医药知识。

  “很小的一个地方,但是开支很大。”来自藏哇寺的唐卡老师依柔透露,唐卡传习所学制6年,学费全免。学习严格按照度量衡教学,按照寺庙的仪轨传授,学生不仅有当地人,还吸引了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汉族人。

  一切如同水到渠成。“初衷就是传承唐卡,刚开始二三十人,他们一个传一个,最后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说起这些,健阳乐住的脸上透着喜悦。

      健阳乐住仁波切绘制唐卡

  精神是一剂药方

  大约公元6世纪,一系列造像标准和比例尺度随着佛教的传播传入藏区,并最终成为唐卡艺术创作遵循的金科玉律。

  觉囊唐卡艺术发源于唐宋之际,弘兴于明清时期,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藏地绘画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我们这个派系就从拉萨到了四川的一个小角落里。”健阳乐住表示,“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文化并不偏僻。”从未间断的千年相续,使得觉囊艺术独树一帜,“从一些老画僧的范本,可以看到文化传承的延绵不绝。”

  对于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之一—觉囊派,“时轮”是其主打修法。结合天象、历算,当地的藏医药独具特色。

  “药物挖采的时间就是配药的过程。一切都是相应的,特定星象出现的时候,特定药材也会出现,这就是天地的精华。”健阳乐住说,“学生们对于采药过程感到非常惊奇,没想到与天地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药方中,精神也是一剂药方。”健阳乐住表示,根据一代一代的传承“其中的佛教仪轨是不能欠缺的。每个仪轨的过程都不能忽略,否则配出来的药便有欠圆满。”

  在唐卡传习所,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健阳乐住表示:“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越了解生命的本质,就越有品位,越有审美能力。”  

       健阳乐住仁波切讲授绘画技法

  是绘画,更是修行

  与普通的绘画不同,唐卡的创作过程也是修行过程。

  谈到唐卡创作体验,健阳乐住表示,“唐卡画师创作的是对慈悲、智慧和空灵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一幅唐卡画得满满的,但观者依然会觉得宁静。优秀的唐卡每一个线条都透露着从容。”

  他表示,“线条和笔墨是符号,又是抽象的,还可以是现代的。这种精神不限定每一种形式,而是超越一切形式。”

  健阳乐住一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这方面,要有见地和修证。”也因此,他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格外严格的要求。

  “他们虽然工具使用得很好,身心的冲突有所打破,但是,身心灵的和合还没做到。”他强调,“如果没有灵性的表达,作为佛门文化的价值就很难体现。所以精神如何注入线条,取决于画师的文化素养。”

  过去女子不能从事唐卡绘画,但是如今在传习基地,画得好的恰恰都是女生,有些残疾人甚至通过绘制唐卡而恢复了自信。

  不夹杂任何商业行为的文化传承是健阳乐住的努力方向。他表示“不能停留在表面,更不能被一些不懂文化的游客来限制我们文化的可能性。”他希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培养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面对市场对唐卡的炒作和追捧,健阳乐住一直不为所动。相对于很多速成的“大作”,传习所的画师“一笔一笔将颜料点上去,两年才能完成一幅”。

  虽然学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是至今却一幅都没有卖过。谈及个中缘由,传习所老师依柔表示,“如果只想着卖画,惦记挣钱,心就不会安定。”

  健阳乐住也表示,文化产业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创造出这样的条件,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够成为文化人和艺术家,到时自然会有文化产业。”

       健阳乐住仁波切在讲授唐卡审美

  挖掘梵音古乐精髓

  除了传承唐卡,近10年来,健阳乐住还专注于对觉囊教法的弘扬和汉藏佛教文化的交流,先后整理出版了《觉囊祖师文集》80余卷,汇集觉囊梵乐、唐卡修习传承等内容。经过他的努力,具有千年历史的禅修法门“觉囊梵音古乐”得以更加系统、完整地传承下来。

  “觉囊梵音古乐”是藏传佛教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数字音乐推广与应用”项目,由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学者负责,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研究。

  “觉囊梵音古乐”有一套独特的“央移”记谱法和300多首孤本曲谱,是研究古代佛教音乐的宝库,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其中,金刚唢呐的演奏要求技巧精湛,尤其是乐僧们一口气12分钟的“鼓腮换气吹奏法”,通过气控制和指法变化增加装饰性颤音,可谓“追魂摄魄”。

  “我们如何回归本真,其实音乐是一个窗口,声音、语言可以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健阳乐住认为,“气脉运行的规律和它的脉动、脉搏、节拍,都是本源的音乐元素,音乐没有国界。”

  近年来,健阳乐住受邀带领僧团在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展演,获得多方赞誉。2009年,“觉囊梵音古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对佛教传统在中国复兴和发展有所贡献,健阳乐住被评为“2014中华文化人物”,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的人物评选活动。

  面对殊荣,健阳乐住有一份难得的低调,他表示,“从整个藏文化来说,我们只是初学者,还有大量可能去挖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