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歌舞团年度力作大型原创舞剧《仓央嘉措》即将于12月27日在民族剧院揭开神秘面纱,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为了让舞剧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加深演职人员对主人公仓央嘉措的理解和体会,在舞台上表演出人物的精髓,中央民族歌舞团邀请到藏族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丹珠昂奔老师,在繁忙工作的间隙,亲自来为排练过程中的演职人员全方位解读仓央嘉措这一西藏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2015年10月31日上午,在民族剧院B3小剧场,作为中央民族歌舞团“让我们随大师一起去旅行”系列之二,丹珠昂奔教授带来了一场以《永远的仓央 永远的爱——仓央嘉措研究与考察》为题的讲座。

中央民族歌舞团舞蹈队、创研部、业务部、演出部以及信息中心等相关演职人员近60人到场聆听此次讲座。

      凭借其多年在藏学方面的精深研究和多次亲赴西藏腹地深入考察、调研的结果,丹珠昂奔教授对仓央嘉措的相关材料做了反复的评估,充分考虑到作品原型人物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和强大的吸引力,编写出一部传奇而生动的人物剧作。

      仓央嘉措历来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历史还是当今社会,对仓央嘉措短暂的一生有着极为复杂的评价。丹珠昂奔教授分别从译者、诗人仓央嘉措和讲者三个方面展示了一个丰满、多样的仓央嘉措。

      丹珠昂奔教授说,1930年将拉萨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翻译成英文的是著名藏学家于道泉先生,“正是译者的这一贡献,使得仓央嘉措开始走出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第二部分,丹珠昂奔教授详细的介绍了仓央嘉措的生平以及修为。虽然仓央嘉措的生卒年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说法,但不论仓央嘉措一生只有短暂的24年也好,65年也好,他的生命充满着传奇色彩。仓央嘉措三岁即被秘密认定为第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七岁学经,十五岁授沙弥戒,二十岁拒绝受比丘戒……仓央嘉措在学习和修为上非常刻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显示出卓尔不凡的学习及领悟能力。

      对于仓央嘉措的争论不仅限于藏学研究、诗学研究和史学研究,还包括研究该历史人物的方向、方法和意义。在谈到仓央嘉措的诗究竟是道歌还是情歌这一最具争议的问题时,教授在对仓央嘉措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僧人按照自己的角度解释,俗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解释,各得其所,互不干涉。”关键要相互尊重(尊重也体现了宪法精神——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今天信明天不信的自由,也有今天不信明天信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让人说话、说不一样的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见解和流派都应于允许,尤其在文学艺术的讨论中,就应该有这样宽松的环境。

      教授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所遵循的,一是唯物论、辩证法,二是实事求是——还事物以本来面貌。——仓央的生平经历,诗作文本,民间传说,拉萨的黄房子以及史籍记载等“五证”可以佐证仓央诗歌的真实性和反映的内容。文学是时代的,时代造就文学,文学不能逾越时代来讨论。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亦是追求真我的一生。这种对于真我的、本性的追求对于后世的贡献更为经典。仓央嘉措在诗里、在故事里、在典籍里、在百姓心中亘古不衰,这种被历史和时代奉出的珍宝,值得人们不断地体会。

      丹珠昂奔教授语重心长的说:“认识仓央嘉措要理解仓央嘉措的情感,从思想和情感,从方法和角度,理解仓央嘉措。他是一个人,一位青年诗人,一派教主的诗人”。这种从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去感受仓央嘉措的温度,去理解仓央嘉措的爱恨情仇,为这部剧作的创作人员、演员,乃至观众心目中,都塑造了一位永恒的仓央嘉措。

      丹珠昂奔教授的讲座结束后,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为在场观众献唱了两首以仓央嘉措的诗歌改编的歌曲。在本部舞剧的作曲,国家一级女作曲家李沧桑的亲自伴奏下,藏族青年歌手扎西顿珠演唱了最新创作的舞剧主题曲《洁白的仙鹤》,以及央金、朱韬和阿旺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小乐队合作带来的男女三重唱《东山顶上》。

      在听过讲座后再次倾听这两首歌曲,大家好像有了更多的感触,仿佛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年代,纯净而悠扬的歌声涤荡出那个在命运之河里挣扎的青年心中那一泓清澈的泉,这泉水照映出优美而本真的爱。使中央民族歌舞团参与这部舞剧的演职人员对把握仓央嘉措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对表现仓央嘉措爱与不爱这一主题有了新的解读。

    《仓央嘉措》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六十多年来第一部重量级大型舞剧,填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完整剧目的缺失,无疑承载着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双重责任。创作人员坚信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努力下,舞剧会大获成功。

     让我们一起品尝他的传奇爱情,寻找我们心中的仓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