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措扎西的著作《藏地追梦人——土登的传奇人生》

《藏地追梦人——土登的传奇人生》书中的片段

        平措扎西——西藏剧作高产作家,许多电视小品、舞台话剧等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已在藏区家喻户晓。特别是每年的藏历年晚会,缺少了他的作品就犹如大年三十没吃上饺子……
  《藏地追梦人——土登的传奇人生》是平措扎西的传记文学力作,记录了西藏著名表演艺术家土登的人生轨迹和情感生活以及他的执着、坚韧、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他不懈追求的人生。


 


资料图片


土登表演格萨尔说唱(资料图片)

  记者:您为何会选择记录撰写艺术家土登的人生历程?
  平措扎西:土登是西藏百姓十分爱戴的艺术家。他从艺60多年来,涉及的艺术门类最多。包括相声、藏戏、舞蹈和格萨尔说唱等。2006年,土登荣获中国曲艺牡丹终身成就奖。凭着他对曲艺的热爱,对西藏曲艺事业的贡献,他杰出的曲艺才华是当之无愧的。对曲艺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十分让我感动。走近他,土登的一言一行给人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他对艺术的挖掘、追求、传承以不同的形式在西藏各类舞台上尽心尽力展示、演绎。在采访整理创作的经历中,他让我拥有了另一段人生,仿佛活了两辈子。土登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土登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当他骑着自行车穿街而行,总是湮没在人群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百姓,土登总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而我,就是那个将他的故事讲给读者的人。
 

        记者:您所经历的“两辈子”,能摘要地告诉我们一些吗?
  平措扎西:从2009年初夏至今,一年多的时间,我完完全全生活在他的故事中。跟随他爬过多雄拉山到墨脱,滑着溜索,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跟随他们的“大篷车”演出队经风雨,从拉萨到阿里,从高山牧场到山谷村落,从边防军营里再到田间地头,搭建简易的舞台,演绎一场场充满激情的歌舞;跟随他,我穿越时空,寻找他对相声、藏戏艺术、对格萨尔说唱、对曲艺艺术如此痴情的秘密。总结走过的路,谁都难免渴求褒扬和肯定。土登的真诚和真实,没有一点粉饰自己的意思。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他,为了当好团长、党支部书记,他是何等地谦逊和好学,何等地诚惶诚恐。30多本大大小小的记事本里,写满了他的认识、他的感想、他的思路、他的遗憾和收获,记录了他起伏不平的心理历程。为了站在心爱的舞台上,他辜负过父母的期望,远离佛法,还还了俗。为了站在心爱的舞台上,他放弃了给予他温暖的家庭,为了舞台,他什么都可以舍弃。“即使死在舞台上,我也无怨无悔!”这样的热爱不关乎金钱和名利,是何等的悲壮!何等地纯粹!我们所处的时代呼唤着这种精神,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需要这样的人才。为了更好、更全面、更真实地记录土登的艺术人生,我走访了他的同事、朋友、亲人近40多人,做了长达70余小时的录音。一步步地让自己走进最真实的土登。
  为把文艺节目送到百姓中间,土登和他的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爬雪山、过溜索……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在巡演的路上,他们与几个牧民不期而遇。得知他们没有看过专业的演出,土登就动员演员们停车化妆。在无垠的草原上,30多名演员,着演出服,为7个牧民正正式式地演出一场,让牧民们潸然泪下。为了让边远的山区群众看上演出,他带领演员们骑着马、走着路、划着牛皮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记录。每到一处,他总是带头为当地贫困群众捐款捐物。


下乡演出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资料图片)

        记者: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土登老师创作挖掘了许多民间艺术,您能给我们举一些特别的例子吗?
  平措扎西:一个艺人、几个听众、一方角落,是旧西藏格萨尔艺人的演绎方式。很长时间里,格萨尔的说唱一直是土登繁忙的演出生活之外最大的爱好。土登一直想把格萨尔作为开创性的事业搬上舞台,他相信这种形式必将使格萨尔的影响力变得更大。有了这种想法以后,土登的艺术重心全部转向格萨尔。他不断回忆曾经听过的格萨尔,拜访民间的格萨尔艺人,家里的录音机也不断地播放格萨尔说唱。土登有计划地不失时机地做着将格萨尔搬上舞台的前期工作。格萨尔的哪一个片段推上舞台上效果更好?在舞台上,情节发展快,剧情冲突尖锐的故事才能出彩。经过一番思考,土登觉得《门岭大战》最符合舞台要求,表现门岭两国将领英勇善战的壮观场景。确定了节目内容,实际排练却遇到很大的困难。按文本内容和民间艺人的说唱法,事前铺垫很多,情节发展缓慢。而在舞台上有限的时间里,必须情节发展很快,矛盾更尖锐。土登只能根据说唱文本自己改编,他和喜欢说唱格萨尔的根敦曲登深入研究,两人有时也会因某种不同的想法发生争论。根敦曲登平时为人谦逊,但在原则问题上却十分固执。在民间,说格萨尔之前,有四句颂词要用唱的形式表现。土登认为这种形式运用在舞台上,就会略显单调。于是他打算把藏戏中一种称为“觉”的调子借用过来,丰富节目形式。而根敦曲登却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就破坏说唱格萨尔的纯粹性。土登为此非常忧虑,他是个喜欢和善于创新的人,放弃自己的创新思路很难,但又怕把握不好改变的尺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土登的同事非常支持他创新的想法,认为推上舞台,就一定要注重舞台效果,不必拘泥于民间的形式。有了这样的支持,他决定还是采用藏戏中“觉”的调子,这是一种非常优美、非常西藏化的调子,神秘而又厚重。
  为给说唱段子配乐,土登又找到了著名的音乐家边多。他有很深的西藏民间音乐底蕴,对格萨尔说唱也有研究。土登认为,他是最适合为说唱段子配乐的人。给说唱格萨尔配乐,没有先例,对边多是个挑战,但他仍然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让土登意外的是,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了曲谱,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格萨尔的说唱,在牧区远比拉萨流行,但在全区首届曲艺比赛上,土登说唱的《格萨尔》大放异彩,不仅收获了奖项,也收获了观众。在此之前,很多传统艺术在舞台上失去踪影,土登的说唱节目,达到了久旱逢甘霖的效果。土登到甜茶馆喝茶,碰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看到土登,主动走到土登跟前说,原以为《格萨尔》很枯燥,听了您的说唱,才发觉太美妙了。当然,节目出来以后,也有人对此颇有批评,认为这种艺术的“嫁接”,使说唱格萨尔变成了四不像。
  1982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大赛的通知发到西藏曲协。这是西藏戏剧曲艺家协会成立后,第一次收到参加全国曲艺比赛的邀请。自治区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拉萨市歌舞团代表西藏参加本届比赛。无论是作为西藏曲协负责人的身份,还是作为拉萨市歌舞团团长的身份,亦或是作为一名曲艺艺术爱好者,土登深感这是推介西藏曲艺的大好机会。团领导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精心排演一台曲艺节目,从中选出最优秀的节目参加全国比赛。市歌舞团在挖掘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创新内容与形式,编排了多个曲艺作品。但最出彩的还是格萨尔之《卡林域吉》。编排这个节目,土登将原本五个人弹唱改成八人弹唱,增强舞台气势,并根据角色性格,在曲调上作了不同的设计,以人物的性格,或温婉悠扬,或铿锵有力,实现了八个将领八种调子,后获金奖。 
        经历了风风雨雨,土登在艺术造诣上,得到了不仅国内艺术家的赞誉,也受到了西藏当地老百姓的认可,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艺术创作、挖掘、传承上,不断地发现、收获,凝聚集体的智慧。把西藏的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介绍与展示给国内外的观众。在他75岁高龄时,还再一次选择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阿里巡演,并一场不落地坚持下来!每到一处,他向当地群众学习曲艺歌舞节目,原先他只会敲扬琴,后来到处拜师学艺,学会了笛子。土登对自己十分严格,总是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虽没受过专业培训,但他一直虚心学习。


 

  在他从艺60周年的专场文艺晚会上,声、光、电再现艺术人生。2006年的5月22日,拉萨民族艺术宫内座无虚席,《流金岁月》在此正式上演。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搭档戴志诚专门从北京赶来,带来了中国曲艺界的祝福。晚会在欢快的舞蹈《吉祥祝福》中拉开序幕,土登身着精美独特的服饰,把反映藏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格萨尔王传之霍尔岭大战片段《宗巴赞帽》绘声绘色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小品《永不凋零的长松花》、相声《回眸60年》等幽默风趣的节目使广大观众大饱眼福。《流金岁月》把土登的表演才华表现得十分生动,安排了喇嘛嘛呢、格萨尔说唱、藏戏和观众喜爱的相声节目,还安排了穿插采访,让土登有机会对60年来,帮助和支持他的所有人表示感谢之情。
  《流金岁月》荟萃了折嘎、百、扎念、弹唱、鲁古尔等西藏的曲种,展示了土登与众不同的艺术生涯,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晚会结束时,一幕最感人的场面出现了:谢幕之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排着长队,拿着哈达和鲜花,献给土登。他们大多都是居委会的普通居民,仅仅因为喜爱土登而来。说不出什么话,紧紧握握土登的手,整个舞台都被热情的群众站满,这样的场面让土登潸然泪下。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土登所走的艺术道路,是与时代相结合,与人民相结合的道路,他的敬业精神是广大曲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也渴望像他一样,举办从艺60周年的晚会!”这次专场的演出,只是庆祝土登从艺60多年系列活动的一个,在此之后,又举办了“藏语相声研讨会”,对土登的相声作品风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试图梳理土登的人生轨迹。作者深深体会到土登的成功完全靠着一颗对曲艺事业执着的心,对民族文化的沉淀怀有一份永远无私无境的爱。从另外一个角度,《藏地追梦人》记录了土登充满开拓的精神艺术之路,一种永远以艺术为最高追求的精神境界,一个痴迷于艺术的人对舞台的迷恋、向往与热爱。

  被访者介绍:
  平措扎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用藏汉两种文字从事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等创作约三百万字。曾获西藏十年文学奖、西藏新世纪文学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曹禺戏剧奖等。2007年,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资料图片


土登表演格萨尔说唱(资料图片)

  记者:您为何会选择记录撰写艺术家土登的人生历程?
  平措扎西:土登是西藏百姓十分爱戴的艺术家。他从艺60多年来,涉及的艺术门类最多。包括相声、藏戏、舞蹈和格萨尔说唱等。2006年,土登荣获中国曲艺牡丹终身成就奖。凭着他对曲艺的热爱,对西藏曲艺事业的贡献,他杰出的曲艺才华是当之无愧的。对曲艺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十分让我感动。走近他,土登的一言一行给人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他对艺术的挖掘、追求、传承以不同的形式在西藏各类舞台上尽心尽力展示、演绎。在采访整理创作的经历中,他让我拥有了另一段人生,仿佛活了两辈子。土登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土登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当他骑着自行车穿街而行,总是湮没在人群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百姓,土登总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而我,就是那个将他的故事讲给读者的人。
 

        记者:您所经历的“两辈子”,能摘要地告诉我们一些吗?
  平措扎西:从2009年初夏至今,一年多的时间,我完完全全生活在他的故事中。跟随他爬过多雄拉山到墨脱,滑着溜索,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跟随他们的“大篷车”演出队经风雨,从拉萨到阿里,从高山牧场到山谷村落,从边防军营里再到田间地头,搭建简易的舞台,演绎一场场充满激情的歌舞;跟随他,我穿越时空,寻找他对相声、藏戏艺术、对格萨尔说唱、对曲艺艺术如此痴情的秘密。总结走过的路,谁都难免渴求褒扬和肯定。土登的真诚和真实,没有一点粉饰自己的意思。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他,为了当好团长、党支部书记,他是何等地谦逊和好学,何等地诚惶诚恐。30多本大大小小的记事本里,写满了他的认识、他的感想、他的思路、他的遗憾和收获,记录了他起伏不平的心理历程。为了站在心爱的舞台上,他辜负过父母的期望,远离佛法,还还了俗。为了站在心爱的舞台上,他放弃了给予他温暖的家庭,为了舞台,他什么都可以舍弃。“即使死在舞台上,我也无怨无悔!”这样的热爱不关乎金钱和名利,是何等的悲壮!何等地纯粹!我们所处的时代呼唤着这种精神,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需要这样的人才。为了更好、更全面、更真实地记录土登的艺术人生,我走访了他的同事、朋友、亲人近40多人,做了长达70余小时的录音。一步步地让自己走进最真实的土登。
  为把文艺节目送到百姓中间,土登和他的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爬雪山、过溜索……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在巡演的路上,他们与几个牧民不期而遇。得知他们没有看过专业的演出,土登就动员演员们停车化妆。在无垠的草原上,30多名演员,着演出服,为7个牧民正正式式地演出一场,让牧民们潸然泪下。为了让边远的山区群众看上演出,他带领演员们骑着马、走着路、划着牛皮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记录。每到一处,他总是带头为当地贫困群众捐款捐物。


 

  在他从艺60周年的专场文艺晚会上,声、光、电再现艺术人生。2006年的5月22日,拉萨民族艺术宫内座无虚席,《流金岁月》在此正式上演。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搭档戴志诚专门从北京赶来,带来了中国曲艺界的祝福。晚会在欢快的舞蹈《吉祥祝福》中拉开序幕,土登身着精美独特的服饰,把反映藏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格萨尔王传之霍尔岭大战片段《宗巴赞帽》绘声绘色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小品《永不凋零的长松花》、相声《回眸60年》等幽默风趣的节目使广大观众大饱眼福。《流金岁月》把土登的表演才华表现得十分生动,安排了喇嘛嘛呢、格萨尔说唱、藏戏和观众喜爱的相声节目,还安排了穿插采访,让土登有机会对60年来,帮助和支持他的所有人表示感谢之情。
  《流金岁月》荟萃了折嘎、百、扎念、弹唱、鲁古尔等西藏的曲种,展示了土登与众不同的艺术生涯,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晚会结束时,一幕最感人的场面出现了:谢幕之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排着长队,拿着哈达和鲜花,献给土登。他们大多都是居委会的普通居民,仅仅因为喜爱土登而来。说不出什么话,紧紧握握土登的手,整个舞台都被热情的群众站满,这样的场面让土登潸然泪下。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土登所走的艺术道路,是与时代相结合,与人民相结合的道路,他的敬业精神是广大曲艺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也渴望像他一样,举办从艺60周年的晚会!”这次专场的演出,只是庆祝土登从艺60多年系列活动的一个,在此之后,又举办了“藏语相声研讨会”,对土登的相声作品风格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试图梳理土登的人生轨迹。作者深深体会到土登的成功完全靠着一颗对曲艺事业执着的心,对民族文化的沉淀怀有一份永远无私无境的爱。从另外一个角度,《藏地追梦人》记录了土登充满开拓的精神艺术之路,一种永远以艺术为最高追求的精神境界,一个痴迷于艺术的人对舞台的迷恋、向往与热爱。

  被访者介绍:
  平措扎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用藏汉两种文字从事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等创作约三百万字。曾获西藏十年文学奖、西藏新世纪文学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曹禺戏剧奖等。2007年,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