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你一定要留着我的座位,等病好了我会回去继续上学的”。这是一位年仅18岁的藏族小伙儿在电话中对老师说的一句话。

  小伙子叫白玛旦增,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人。2008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毕业,现为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系大三学生。

  那天在西藏大学操场上正在举行一场足球比赛,喜欢足球的白玛也像往常一样出现在球场上。在踢球的过程中他一直很卖力,但总觉得今天不在状态,身体也会有不间断的疼痛。晚上,还在为自己球场上的不佳表现而懊恼的他,开始发起高烧……

  2010年9月22日,经拉萨市人民医院确诊,白玛旦增得了急性髓性白血病。

  辗转北上进京治疗

  值得庆幸的是,白玛旦增的病情发现较早,医生说若能及时治疗,完全有痊愈的希望。

  西藏大学的一位留学生得知白玛的事情后,主动找到一位来自北京的援藏医生,希望通过他的帮助,能将白玛送至北京做进一步的治疗。

  很巧,该医生的妻子恰好在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工作。10月4日,在拉萨人民医院治疗八天后,白玛的父亲拉顿拿着借来的2万元高息贷款,带着白玛匆忙赶到了北京。

  据父亲拉顿介绍,来北京后前两次化疗效果良好。12月6日,白玛进行了第三次化疗,同时开始直系亲属骨髓配型。如配型不成功则需要通过中华骨髓库另外寻找。从医院了解到,在配型成功后,白玛再做几次巩固性化疗就可以进行骨髓移植,而骨髓移植费用需要30—50万元。

  那位留学生和援藏医生原本并不相识,然而却在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奔波着、呼吁着、给予着。还有所有帮助过白玛一家的好心人们,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碰面、也不会知道彼此的名字,然而他们都把自己所能给予的那份关怀系到了白玛的身上。在这一刻各种关怀凝聚到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爱的力量。

  各方关爱温暖一家

  白玛的父亲拉顿是定结县的一名老师,母亲无业,刚刚毕业的哥哥巴桑顿珠还未找到工作。治疗所需的巨额费用,是白玛一家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

  由于接受化疗,白玛的免疫系统非常脆弱,一旦身体其他器官被感染,对治疗将会十分不利,一个干净舒适、空气畅通的住宿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首先要解决的。

  在京藏族大学生获知这个消息后,迅速通过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工具向社会求助。很快,在两位微博博友的帮助下,解决了白玛一家的住宿问题。博友们非常细心,在大门上挂上了寓意身体健康的哈达,还特意找来藏族传统饰物挂满房间,以消除白玛一家身处异乡的陌生感。这个临时住所被层层爱心包裹着。

  来自各方的爱心善款也不断打入拉顿叔叔的账户。第一时间收到了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各位老师的善款,收到了“心系玉树”小组的善款,收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等首都高校的善款……还有更多的好心人去医院看望了白玛。

  藏族演唱团体阿佳组合从获知这一消息,到成功举行“爱是个起点,为白玛弟弟捐款”活动,期间只用了一周时间。这次募捐活动筹集善款达80330元。

  懂得感恩的孩子

  见过白玛的朋友们都说白玛很腼腆,然而腼腆中却透着一种阳光。在感恩节时,白玛写下了对所有好心人的感恩之语,“哈哈,昨天刚出院,心情特别好,又恰巧赶上了此次的感恩节,在这里向一直以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道声谢谢,请捎上我的祝福!一瞬间想起来,来北京大概两个月了。有痛苦、悲伤、爱心、感动及信心,每个人每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祝那些帮助过我的以及所有善良的人健康快乐、扎西德勒!”

  话语之首便是“哈哈”两字,这随处可见的两个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白血病患者之口,语调中的轻松,让我们感受到了白玛的坚强和乐观。

  哥哥巴桑告诉我们白玛是信佛的,和我们平时所见的这个年纪的孩子相比,他的眸子里更多透着一股平和的气息。

  让爱传递下去

  你在那里种下一颗种子,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它发芽了,成为了参天大树。

  我总在想,帮助别人是一件如何如何困难的事件,也总在想自己到底能有多少力量可以帮助别人。我并不能给予白玛什么,就连关怀也显得如此微弱。

  但是我错了。因为你所给予的那部分只不过是一点微弱的火星,但那点火星却可以带动更多的火星,映衬火焰的辉煌。因为爱是在传递的,当你在为爱呼吁着奔走时,也许路过你的人就会被你所感动,从而打开内心爱的盒子和你一同传递着爱。于是爱燃烧了,雄雄大火,不仅仅是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救赎,我们也在这片爱的火海中得到了重生。

  “白玛”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洁白的莲花,而“旦增”有着蒸蒸日上的意思,在此我们也祝愿白玛旦增的康复情况能够蒸蒸日上,眸子里能够继续闪烁着莲花般纯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