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曼唐画派画师次旦朗杰的唐卡,画风严谨、工笔细腻、用料考究。他吸取佛教绘画艺术之精华,苦心磨炼,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采用天然颜料,在线条勾勒、结构比例、色彩调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将南亚的绘画艺术和唐卡艺术相融,使古老的唐卡艺术绽放出新的光辉。

  西藏文化展上的亮点人物


正在作画的次旦朗杰

  2006年,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里,《中华瑰宝·西藏文化展》正在展出。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200多件精美的西藏文物和100多幅西藏风情图片,深深吸引了京城观众,激起了人们对西藏文化的浓厚兴趣。展览中传统艺术现场表演更是别具一格,有僧人绘制“坛城”、画家绘画“唐卡”。在展厅的一隅,很多观众围成一圈,观看唐卡画师现场绘画,只见这位身着藏装的中年男子正盘腿坐在卡垫上,专心致志地画着唐卡,画面上的佛像跃然布上,四周围花丛云海,栩栩如生。他就是来自西藏的民间艺术画师次旦朗杰先生。

 在唐卡画前,一位年轻的妇女激动不已,用颤抖的声音说:“站在次旦朗杰画师的唐卡前,望着佛祖眼睛,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好像佛祖正对我说话,仿佛有一股神力穿透我的身心。”旁边的另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士说:“我觉得来自西藏画师笔下的佛祖是一个活脱脱的神。用美轮美奂一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份,真是美极了!”

  次旦朗杰手机里有这样一条短信:“次旦朗杰师兄,认识您很高兴,看了您在首都博物馆绘制的佛祖唐卡,我非常喜欢,佛陀的眼神好像在跟我交流。如因缘成熟,我想请此唐卡供奉。”北京有关展览的报道都提到了次旦朗杰的唐卡画,画师次旦朗杰成了这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过去的日子就像酸奶一样酸甜酸甜

  1960年的春天,次旦朗杰出生在林周县当时的澎波农场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9个孩子当中他排行为第四,上有3个姐姐,下有4个弟弟和1个妹妹。

  次旦朗杰说他长相像父亲,性格像母亲。小时候看管弟妹,10岁开始学习藏文,由于家境贫寒,不得已辍学放牧。他们几个兄弟姐妹曾住在一个房间里,俩个孩子盖一床被子,被子是他母亲在煤油灯下用手将羊毛捻成线,一根根编织而成。那时候他们家孩子多,很穷。当时家中能吃到糌粑、炒土豆已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次旦朗杰又是男孩中的老大,自然要为父母分担忧愁,这样他就去农场放牛羊、背牛粪。当时,农场一个月给他13块钱的工资,他全部交给父母。15岁那年他在澎波农场机耕队开拖拉机,一个月23块钱工资,30斤糌粑,1斤酥油。后来农场取消了工资,改为记工分。这样一来,家里的生活更难以维持了,几个弟弟也因家境贫寒到寺院当喇嘛去了。

  仅靠这点工分远远摆脱不了贫穷,于是次旦朗杰开始学习木工,以图有点额外收入贴补家用。

  次旦朗杰说,在开拖拉机的时候他就喜欢画画,平日里一有功夫,他就折一根树枝满地画画,画拖拉机、牛、羊、鸡、猪、蓝天、白云、山等等,不断地画,画得还挺像。一次,他做了一个切玛盒,想往上画画,没有颜料怎么办,他就找了许多彩色粉笔,把粉笔磨成粉,加水一和,就往切玛盒上涂,颜色肯定不好看,红不红,蓝不蓝,可他当时还挺高兴的。就这样,他开始一边做木工活儿,一边往家俱上画画。后来他做了一个藏式桌子,画得也还漂亮,父母都说好看,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自己也觉得非常高兴,这个藏式桌子至今仍放在林周老家的房子里。

  次旦朗杰说,说起过去的日子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回忆起来就像酸奶一样酸甜酸甜的。有一天,他去拉萨买颜料,顺便去了趟林芝。在林芝,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私人家俱上画画。当时社会上时兴家俱热,而且藏式家俱又特别“吃香”,画一个藏式方桌子25元,长形桌子30元,柜子45元,一星期他能画好几个柜子、桌子,有时候一个多月他也不回家。当时交通不方便,回家辛苦万分,早上就开始等车,晚上才搭上车,第二天白天才能到林周。记得有一次他从林芝回家,把挣的600元钱全部交给爸爸,当时最大的面值也就10元,其余都是1元面值。父亲激动万分,用了一个晚上数了多少遍也没有数清楚。那个年代,家里如果有一台收音机,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有一辆自行车可谓“富人”了。就在这个时候,次旦朗杰发了!自行车、收音机,钟表、棉被等生活所需物品都一一买回。家里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变,父母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他也高兴无比,因为终于能为家里分担忧愁了。

  后来,房子也盖了。次旦朗杰家里又增添了电动机、脱粒机、扬场机、拖拉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在林周县,从最穷的一户人家变成最富裕的一户人家。次旦朗杰很孝敬父母,每次给妈妈钱时,都换成100、50、10块和5块,他对妈妈说: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供佛也好,送人也好,买东西也好,不用担心,用完后还会有。他母亲乐意助人、善良宽容,今天帮助村里这个人,明天帮助队里的那个人,今天借这个人一张车票钱,明天借那人买衣服的钱,对于借钱还不起的总是一笑了之,这也许是家里的传统。

  恩师如父,梦想成真

  19岁那一年,次旦朗杰慕名追随拉萨八廓街的曼唐画派第8代著名的唐卡画师江白旺久学习绘制唐卡,这一学就是28年。

  师傅江白旺久的爷爷曾是达赖喇嘛的画师,在拉萨非常有名。“文革”中江白旺久消失了,“文革”结束后他又出现了。80年代初,拉萨市古迹建筑队成立时就把江白旺久请过去了。

  白天次旦朗杰在拉萨做木工活儿,晚上去师傅那儿学画画,次旦朗杰说他的师傅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是他一生的恩师。学画初期,他是在师傅家里学习,光比例(画佛像的基本功)就画了3年。第一次画唐卡也是在师傅家里,当画完第一幅唐卡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其实,求艺的过程就是一条虔诚的生命之路。这种内在的心灵修炼是第一位的,技术问题排在第二位,虽然师傅常常教诲,但终归不是自身体验,经过漫长的磨炼后次旦朗杰明白了这个道理。

  江白旺久师傅为人师表,对次旦朗杰影响很大,他就像父亲一样关心、关爱和关照次旦朗杰。自己虽然清贫,但却乐于助人。每次去寺院绘制唐卡,一到目的地,江白旺久师傅从不歇息,立刻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不打扰寺院,不愿意麻烦寺院,更不愿意给寺院增添负担。记得去那曲的寺院画画时,到了晚上,次旦朗杰情不自禁想去游玩观景,可是师傅不准,让他加紧绘画,不要浪费时间,不要给寺院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师傅经常教导他说,你很用心,也很努力,有前途,也有发展。一次,次旦朗杰在家里绘制了一幅唐卡,师傅目不转睛地盯着唐卡,良久,师傅才对他说,你的那个笔法,非常像我爷爷的灵魂,也许是我爷爷的转世吧!师傅对次旦朗杰的画从来都是夸奖、鼓励,批评极少。使次旦朗杰得到了极大鼓舞,增强了他成为唐卡画师的决心。

  星转斗移,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多年的潜心研习,次旦朗杰的画技日渐成熟,在绘制唐卡方面已经小有名气,作品融古贯今,在传统画派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名字也被人们所熟知,从90年代初,就不断有寺院和活佛请次旦朗杰去绘制唐卡画。尼泊尔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慕名请次旦朗杰去绘制唐卡。至此,及近而立之年的次旦朗杰第一个梦想——唐卡画师,就这样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现实。

  在八廓街办唐卡画店


次旦朗杰与他的学生

  1991年,在尼泊尔定居的外蒙古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古茹·德瓦仁布切,在拉萨寻找唐卡画师,次旦朗杰有幸被选中。后来的两年间里,他一直在蒙古活佛寺院里绘制唐卡。

 次旦朗杰说,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也画传统的西藏唐卡。刚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时的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看见老街商店里有许多悬挂起的大大小小的唐卡,特别是玻璃橱柜里堆放着满满当当的唐卡正在出售,而当时的西藏却没有一家专门的唐卡画店,更别说卖唐卡了。当时,次旦朗杰就有一个梦想,将来有一天他一定要在拉萨八廓街办一家唐卡画店,招收一批喜爱绘制唐卡的青年徒弟。今天,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

  与次旦朗杰对话

  问:次旦朗杰啦,您能否帮我们讲一讲唐卡?

  次旦朗杰:唐卡,也叫唐嘎,也就是锦缎镶边的布轴画或丝绣,主要挂在西藏的宫殿、寺院。内容多为宗教、西藏风土人情等。唐卡内容丰富,既有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和白描为主。唐卡绘制工艺在民间艺人手中代代相传,这一古老工艺历经千年而不衰。

  唐卡可分为若干类,除绘画外,还有刺绣、贴花、织锦、堆绣等各种工艺。根据材料规定唐卡的名称:用丝绢做的唐卡是“国唐”;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西藏的绘画流派可以分为:噶知画派、钦泽画派、噶尔热画派、曼唐派、澎波画派、杰居毕画派、旦鲁画派、代热画派、希岗巴画派等,不同风格代表了西藏不同的画派。

  问:绘制唐卡有很多工序吗?

  次旦朗杰:是的。绘制唐卡要有许多准备。首先,要选择画布,绘制唐卡前先要根据画面的大小来选择尺寸合适的画布,画布要浅色,薄软,太厚太硬都容易使颜料皱裂,最好是白府绸和细绵布或帆布。画面太大就把几块画布缝在一起,针脚要细密,接缝不能影响画面的平整;其次,刷一层里面带有牛胶的矿石白粉,正反两面都刷,这也叫打底色,主要是防止画布吸附颜料,晾干后,把画布缝在细木画框上绷紧,再把细木画框绑在大画架上,绑结实,要平坦;最后,用玻璃、贝壳或者鹅卵石细细地打磨或摩擦,直到画布上看不见布纹为止。这样就可以绘制唐卡了。

  问:面对一张白布,您心中对将要绘制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定位吧?

  次旦朗杰:画定位线。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需要标出的轮廓线。用炭笔画出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勒成墨线,根据画面描绘的不同景物,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次只上一种色,由浅入深。

  简单地说,绘佛像时,要先画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画背景也是如此,天地及其全部色彩加完后,用刀子刮平。不刮平的话,在上面画线很难。开始画金,用金色画的边,叫金线。用金色画衣服上的图案、树叶、衣服上的佛光圆圈,这叫金画。点:花朵、白云都是点上去的。勾:勾勒所有的线,把所有需要用墨勾的线再勾勒一遍,再画眼睛,一幅唐卡画就活了。唐卡的颜料来自大自然,都是矿、植物精华,灌注艺术技巧之后就像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一样让人感动。然后打磨,用玛瑙笔来打磨。信佛的人,要在唐卡的背面画像的头、脖、心脏的中轴线写上3个咒语,即:身、语、意,(奥姆、阿、訇)再拿到寺庙开光。至此,去裁缝那儿进行裱糊,这幅唐卡就完工了。

  问:绘制一幅唐卡需要多少时间?

  次旦朗杰:那就要看画的内容了,一般来说内容简单的一个月左右,内容复杂的得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或更长时间。

  问:您画唐卡时是否有讲究?

  次旦朗杰:是的。画画的地方必须是一种安静所在,外人不能进来。首先要静心,万籁俱寂的心态,每次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次,目中无人,身心中充满佛祖;最后,一遍又一遍,工序要做到,不能心急,心急不宜做画,烦恼也不宜做画。只有喜悦,喜悦加欢喜,细心加细密,这样画出的唐卡就有生命。

  方位也很重要,方位选择取决于作品内容。东南西北是有讲究的:东是艺术家制作善相神灵或人物艺术品时的方位;南是制作那些主司积善增寿吉祥繁荣等神灵艺术品的方位;西是制作密乘神灵艺术品的方位;北方是制作怒相神灵艺术品的方位。艺术家选择方位前要朝吉祥一方静坐片刻。 

  问:您画佛祖那么逼真,佛祖的眼睛充满了灵性和光泽。您画画时心中有佛吗?

  次旦朗杰:有佛。整个身心都装满了佛祖。唐卡绘画中佛祖脸部和眼睛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笔。比如脸部,无论正面、侧面都相当难绘制,手稍有一点颤抖,马上就会出现局部抽动,或眉脸上下挪位,或眼歪脸斜。眼睛就更重要了,得下功夫,细琢磨,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反复揣摩,边看边描,边描边改,画佛点睛,把佛祖的智慧、慈祥和光泽画出来,还要念经。你知道我跟师傅一起学画画时,首先就是念经。一边绘画,一边念经。从开始学画至今,一直念经。

  问:唐卡绘画的理论依据,或唐卡绘画艺术理论,《造像度量经》上都有吗?

  次旦朗杰:有。里面有理论,也有比例。例如:白度母永远是白色的,绿度母永远是绿色的。度母是什么,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动作,什么发型,一边念,一边画。《造像度量经》讲得非常清楚。佛祖的坐姿都有其固定的模式。早期的经书与现代的经书不同,早期的经书只有文字,没有造像。现在的经书有图片,一看就明白,心中就有一个明朗的形象,绘制唐卡时自己锦上添花,发挥创新,加以美化。

  问:唐卡颜料与一般绘画的颜料有什么不一样?那是一种什么颜料呢?

  次旦朗杰:唐卡颜料分为3大类:也就是矿物、植物和动物的综合体。矿物质颜料是用于底色;植物颜料用于过渡,也就是由浅入深的颜色;勾线的颜色是出自于虫子身上的皮、贝壳。

  用于绘画的颜料有“嘎曰”,一种白色的矿物颜料;黄信石,一种用硫磺和砒霜合成的矿物颜料;黄丹,朱砂,紫红,绿色,蓝靛,暗紫,冷金黄色是矿、植物颜料。矿、植物跟土壤气候是谐调的,跟药材一样,产地不同药性就有差异。这些颜料的色泽明亮鲜艳,经久耐用,画面效果很好。几百年前的唐卡就跟刚画出来的一样。

  不同的原料要分别配制。每一种原料要先研成粉末,放入耐火的陶碗或玻璃碗里,倒入少许被水稀释的胶水,再把碗放火上加热,同时一定要用细木棒搅拌。加工好的颜料应装在大碗里,用多少,取多少,再兑上胶水加热搅匀。加工朱砂很简单,把朱砂矿石放碗里轻轻研成粉末,不过用力要匀,用力过大颜料色泽就会浑浊。绘画用胶叫皮胶,用皮革研制而成。调色用胶叫“神胶”,粘贴用胶叫“嘴胶”。“神胶”和“嘴胶”的做法是把皮革放进容器内熬成糊糊,冷却,再切成大块贮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需要时加上水熬开。“神胶”的皮革一定要干净。皮胶不能做敷料,容易生菌,生虫子。作敷料的胶是从植物药材里提炼的,防病虫害,方法跟皮胶大同小异。由于唐卡颜料都是由金、银、石头以及其它矿物质和植物组成,介于这些彩色颜料的中间色都是我根据需要亲自调配。譬如说这些由浅入深,再由深到浅的色彩的尺度是我自己把握,特别是唐卡绘画上的点、线、眼睛边缘处的颜色必须自已来调配。

  问:在绘制唐卡上您和您的师傅有什么不同吗?有创新吗?

  次旦朗杰:有不同。我现在画的是灰色的,师傅的唐卡里面没有明显的桔色、红色,我则将这些色彩搭配起来,灰色、红色、蛋黄色,以前的唐卡里面根本没有这些颜色,这是我的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效果很好。

  问:藏族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请一幅唐卡呢?

  次旦朗杰:喜事、丧事、乔迁之事。特别是藏族人去世后,一定要画一幅唐卡。唐卡的内容应按去世人的年龄、属相、愿望等,请人算出或占卜后,根据所定的具体内容带到画家那儿去绘制成唐卡,挂在家中为亡灵超度。这一点与汉族人不一样,汉族人一般都会将去世人的照片挂在家中,照片下正中放上各种供品,在祭日或清明节时供上。藏族人则不挂照片,要挂唐卡,以祈愿唐卡中的菩萨或金刚把去世的人从地狱里拯救出来,早日上天堂。这也许是汉藏文化的不同之处吧。

  问:您总共画了多少幅唐卡?都卖了吗?

  次旦朗杰:大大小小有上千幅了,有些是我和弟子们一起画的。其中大部分卖了。卖唐卡的钱不能随便乱用,一定要做善事,否则是做孽,虽然没有明确的规范,但是自我得有一定的约束,最其码要用卖唐卡的一部分钱来做善事。

  问:您还继续画唐卡?还要画多久?

  次旦朗杰:这要看我的眼睛。眼睛好时多画,不好时少画,或者不画,一直画到我不能画的那一天。如果不绘制唐卡我不知道如何是好!绘制唐卡是我的生命,也是我一生的追求和爱好,我要让唐卡艺术代代相传。

  心愿


次旦朗杰和他的全家

近几年,次旦朗杰的唐卡画店办得红红火火,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络绎不绝。他绘制的唐卡在东南亚、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都有一定的影响。成名后的次旦朗杰,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生活仍然简朴如初,他把多年节省下的钱,用于家乡架桥、整修校舍。今年,家乡有一户尚未脱贫家庭的孩子刚刚考上了大学,正为学费问题而发愁,次旦朗杰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把学费送到了学生家里。为了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他当场宣布:“往后你们谁考上大学,学费问题由我负责。”

  次旦朗杰经常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人活着不要只想自己,也要想想别人,想想周围的那些生活较为困难的同胞。他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在家乡有口皆碑。

  次旦朗杰说,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是想在内地办一个唐卡展,把唐卡艺术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卡,向世界介绍西藏的文化艺术。另外,次旦朗杰已经在拉萨购买了一块1万平米的地皮,想建一所私人的唐卡学校,内设汉文班和英文班,以便让更多喜欢绘制唐卡的学生免费学习。目前,这个计划正在实施之中,我们真诚地祝愿次旦朗杰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