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戏艺术之乡——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加热村,人们一提起觉木隆藏戏队的发展和兴旺,都不由得称赞本村村民琼达,是她,拯救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藏戏队。如今,在她的带领和管理下,觉木隆藏戏队重新获得了新生。

琼达恢复觉木隆藏戏队的想法,始于2001年的夏天。当时村里正在开展“谋跨越、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组和村委会要求各家各户订计划、提措施。从小就喜爱藏戏的琼达,灵机一动,想起了已解散停演多年的本村藏戏队。心想,若能把在西藏曾经享有盛名的觉木隆藏戏队重新组建起来,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不仅能为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出把力,还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带领藏戏队成员增加收入。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村村民单增卓玛,俩人都是铁杆的藏戏迷,又是好朋友,于是一拍即合。就这样,两位刚刚30岁出头的农民文艺骨干,越谈越投机,越说越兴奋。经过一遍又一遍地商量,一次又一次地谋划,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在她们的头脑中形成了。

她们首先挨家挨户地拜访了原藏戏队的几位老演员,听说要恢复藏戏队,老艺人们十分高兴,一致表示赞同。多吉、群培平措、旦达、多木觉、群增和仓觉,都是原觉木隆藏戏队的老骨干。觉木隆藏戏是藏戏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宝贝。老人们觉得,能把它恢复起来,是为传承民族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恢复发展藏戏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一件难事。19人组成的觉木隆藏戏队搭起“架子”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三无”:无资金、无服装、无道具。为解燃眉之急,琼达找亲戚支援1万元现金,为藏戏队解决了最基本的服装和道具。没钱买面具,她就向临村已解散的藏戏队求援,把人家闲置的旧面具借来用;队员排练的工钱无着落,琼达请求村委会支持,村领导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给藏戏队发两个月的生活补助;为了自筹排练资金,尽快承接演出任务,队员们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请老艺人当老师,手把手地教青年演员,从唱腔、表情到舞台动作,一句一句地辅导,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给予纠正。经过排练,他们很快完成了八大传统藏戏之一的《卓瓦桑姆》的质量要求。有了这台主戏垫底,他们又赶排了一批歌舞节目,第二个月就开始了正式演出。当时正逢望果节,他们的演出在本村首获成功。消息一经传出,附近的乡村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古荣乡加荣村根据群众一致的要求,请觉木隆藏戏队到村里演出。演出当天,村委会大院内人山人海,围墙上都挤满了人,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台下叫好声此起彼伏,天已经黑了,还下着雨,仍有很多群众不愿离去,要求继续演下去。村党支部书记巴珠握着琼达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你们演得这么好,这么受群众欢迎,明年过望果节时一定还请你们来”。通过连续的演出,藏戏队不仅有了一些收入,队员们的表演技能也得到了较快提高。

良好的开始并没有打破随之而来的尴尬,又一个难题摆在了琼达的面前。公开演出一个多月,虽然有了一点收入,可除掉集体开销,每人每天只能开5角钱工资,于是有些演员打起了退堂鼓,觉得每天又是排练又是演出,风吹日晒,脸都脱了几层皮,结果闹个白辛苦,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好。因此,请假的请假,装病的装病,有的家长还以农活忙为借口,干脆拒绝孩子参加藏戏队的演出活动。见此情景,村里村外传出风言风语,有的说,琼达要能把藏戏队搞起来,公鸡都能下蛋,石头都能开花。有的说,当年人民公社都没能把藏戏队坚持下来,她一个农村妇女真是自不量力。

面对如此压力,琼达和单增卓玛哭了,他们也想过放弃,但又舍不得。性格倔强的琼达,从来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她鼓励同伴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一定能成功!她俩去县城,跑拉萨,进机关,找熟人,拜领导,汇报情况,恳求支持。两位普通农村妇女挽救传统藏戏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地向他们伸出了援手。拉萨市文化局当即开展集体募捐活动,为她们解决了2000
多元经费。堆龙德庆县委也拨出3万元专款,扶持觉木隆藏戏队的发展。市文化局牵线搭桥,为藏戏队引来了两位“财神”———两位私企老板。经过实地考察,两位老板了解到了觉木隆藏戏队的传奇历史和现实困境,看好了它的发展前景,当即赞助了2.5万元,并表示以后还将继续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士气,市文化局在计划雪顿节期间庆祝活动时,有意安排觉木隆藏戏队在最热闹的龙王潭公园演出,观看的群众十分踊跃,纷纷登台敬献哈达和捐款。一位藏族老阿爸看完节目后,为演员们捐赠了100元钱,他紧紧握着演员的手,含着热泪说:“盼了好多年的觉木隆藏戏,终于又回来了,亚古都!”与此同时,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琼达领导的藏戏队与罗布林卡公园签订了两年的旅游旺季商业演出合同。2006年底,某公司主动与觉木隆藏戏队合作,希望他们到内地进行巡回商业演出,出价很高。由于参加人员有限,琼达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年轻演员。

  上级机关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广大群众的喜爱,特别是个人收入的增加,使演员们备受鼓舞,对队长琼达更加信任和敬佩,参加排练和演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首次参加全区民间艺术之乡汇演,他们就获得了优秀奖。看到藏戏队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队员们个个心里高兴劲自不必说,也引起了村里姑娘小伙们的羡慕,争着要求参加藏戏队。有位阿妈领着女儿,三番五次地上门找琼达,非要把女儿送进藏戏队不可。

  随着觉木隆藏戏队的健康发展,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服装、道具等装备的充实完善,以及演出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的名声越来越响,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现在,觉木隆藏戏队不仅能够熟悉地表演《卓瓦桑姆》、《白玛翁巴》和《苏吉尼玛》等传统藏戏,而且还在继承和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加热村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藏戏民间艺术之乡”之后,觉木隆藏戏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诸多荣誉面前,琼达并没有一丝的轻松,反而觉得压力更大了。因为她想得更深、更远,因为以后的路更长、更难。首先,她想到了制度建设。不仅要靠制度管人,还要用制度管钱。她首先从加强队伍管理入手,详细规定了请假、误工、奖罚等细则,明确了人员分工及职责;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布收支情况,做到账目清楚、透明;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原则,对演员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其次,她想到了长远发展。多数队员家庭的土地被修铁路征用,仅靠目前这种季节性、应时性演出活动,很难保证队员们的稳定收入。要想稳定队伍,必须与公司相结合,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于是,她利用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宣传自己的藏戏队,争取合作伙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底在经过了权衡比较后,他们最后选定与实力较强的拉姆神韵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演出合同,不仅保证队员每月可观的工资,而且包吃、包住,并有专门的藏戏和歌舞专业老师,对队员们进行规范系统的辅导。琼达满怀信心地告诉队员们,今后不是藏戏队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你们个人如何表现的问题了!是的,被埋藏多年的觉木隆藏戏艺术之花,终于又在雪域高原绽放了,琼达和她的队员们前进的道路充满了灿烂的阳光。